日期:2018年10月09日 來源:網站編輯 瀏覽:9966次
全世界的人們非常重視兒童青少年的心理(精神)健康,。2018年“世界精神衛(wèi)生日”主題是“健康心理,快樂人生”——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。旨在通過多途徑的宣傳教育,讓兒童青少年掌握精神衛(wèi)生,、心理健康相關知識,,使家長,、學校,、社會了解兒童青少年心理特點,,全社會共同維護和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,,擁有健康快樂的人生。目的在于呼吁公眾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精神問題,。
健康就是無病,,這種觀點不夠全面。
世界衛(wèi)生組織提出健康新概念是:健康不僅要軀體的健康,、還必須具備精神的健康和良好的社會功能,。什么是心理健康的標準呢?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10條標準為:
1,、有充分的適應能力,。
2、能充分了解自己,、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恰當的估計,。
3、具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,。
4,、能與現實社會保持密切接觸。
5,、具有獨立,、完整與和諧的人格。
6,、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,。
7、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,。
8,、能適當地發(fā)泄并控制自己的情緒。
9,、有限度地發(fā)揮個性而不違背集體意志,。
10、適當地滿足個人需要而不違背社會規(guī)范,。
知道了健康,、及心理健康的含義。父母們如何來培養(yǎng)孩子心理健康呢,?
人們的健康首先是從家庭開始的,。
除了遺傳因素外,人們的身體健康情況、良好的行為及生活習慣對下一代都有影響,,所以婚前就要注意健康的養(yǎng)成了,。有條件的在孩子未出生前進行胎教。從零歲開始教育,,三歲前的早期教育最為重要,。
家庭離不開社會,也是社會的細胞,,家庭健康是社區(qū)健康和社會健康的基礎,,提倡父母要與孩子一起成長,不要認為生了孩子就是“父母”,,有太多的第一次,,如第一次帶孩子、第一次喂奶,、第一次孩子哭鬧……,。遇到這些事情怎么辦?我想照顧孩子不是天生就會的,,而對心理健康教育就更陌生,,所以需要不斷學習育兒知識。讓每個家庭都積極參與,,自覺接受健康教育,,幸福的家庭既是社會安定的必要條件,也是家庭成員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,。
家庭氣氛和睦有利于家庭成員生理,、心理調節(jié),能使孩子處于一個穩(wěn)定安全的狀態(tài),,能促進身心健康,。
家庭關系出問題,,如離婚,、夫妻不和常吵架,親子關系失調,,留守兒童等都會使孩子出現不安,、敵意、痛苦,,會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,,有些還可能犯罪。
教育方式不對,,如過分保護,、過多的身體接觸、會使嬰兒期延長,過分控制孩子會缺乏獨立性,、心理脆弱,。
還有,只重視智力教育,,不重視生活技能,、人際交往的培養(yǎng),高分低能兒,,今后如何競爭不說,,一離開你父母可能就慌了神,不知道該干什么,?等等不勝枚舉,。
可見心理健康要從小培養(yǎng)
1、性別認同和珍愛生命:從給寶寶取名字就有講究,,通常姓名也要有性別特征,。給孩子買衣服、習玩具要男女有別,,也就是男孩當男孩養(yǎng),;女孩當女孩養(yǎng),從小認清自己的性別,。不能男孩當女孩養(yǎng),,長大后發(fā)生性別倒錯(不想當男人要當女人)。從小教會每個人要善待生命,、珍惜生命,。接受和保護我們身體的每一部分,客觀地了解自己,,認同自己,。
2、培養(yǎng)良好生活習慣:從飲食,、睡眠,、排泄習慣開始培養(yǎng),建立正常的生活規(guī)律,,與社會保持一致,,并逐漸學習自理生活的能力。
3,、培養(yǎng)交往的能力:學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要,,與他人進行交流。多與同伴一起玩耍,,學會遵守游戲規(guī)則,,能與他人合作,、相互幫助,尊重,、禮讓,。
4、早期智力開發(fā):嬰兒時求知欲強烈,,常會提各種問題,,父母應盡量正確回答,萬萬不能不與理睬,,或說等你長大便知,,不能挫傷孩子的求知欲。陪孩子一起玩,,在玩中教孩子學常識,、學習安全意識。
5,、道德和良好行為的培養(yǎng):尊老愛幼,、愛護玩具、愛護花草,、愛護動物,、講禮貌,學會控制情緒,。改正不良行為,,如:吃手指頭、口吃等,。不能什么都依著孩子,,行為要有的限制,沒有規(guī)矩不成方圓,,從小明白什么事可做,,什么事不能做。多給一些鼓勵,、表揚,、肯定;少給一些批評,、諷刺,、否定,以賞識鼓勵為主,。
6、培養(yǎng)興趣愛好:一方面進行培養(yǎng),,一方面要注意發(fā)現,,有健康的愛好有利于健康發(fā)展,,提高自信心,使身心愉快,,自然能抵制和減少不良的嗜好,。最好學些體育項目,通過參加體育活動,,促進與人相處,,增強競爭意識,緞煉意志,,承受失敗,,學會勇敢。消耗過盛的精力減少破壞行為,,遠離電腦游戲,、毒品。
從小事做起,,學會有規(guī)律的生活,,與人相處,培養(yǎng)良好的行為,,行為要有限制不能為所欲為,,學會控制情緒,注意學習,,才能邁向心理健康,。